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受年龄影响,但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因人而异。

对于老年糖友来说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,定制属于自己个性化控制目标,尽可能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同时,也能预防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。

根据《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(2022年版)》(以下简称指南),大致把老年糖友分为三种不同的血糖控制标准。

第一种

刚诊断、病程短(≥5年)、也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降糖药、低血糖风险相对小、自理能力好、自我管理意识强的话,应争取长期血糖达标,预防并发症发生

第二种

预期寿命大于5 年、患有不严重的并发症或伴发疾病、但目前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降糖药治疗、存在较大的低血糖风险、并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话,应争取减缓并发症进展

第三种

预期寿命小于5年、患有影响寿命的疾病、曾经发生过严重低血糖、现在反复合并感染、急性心脑血管病变、急性病入院治疗期间、并且完全丧失自我管理能力、缺少良好护理条件的话,这种情况侧重于避免严重高血糖(空腹血糖>16.7mmol/L)引发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难治性感染等情况发生

除了上面提到的空腹、餐后测量的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外,目前已明确一日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病变发生也有关系。因此,老年糖友也需要关注“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(3.9~10.0 mmol/L)时间(time in range,TIR)”这个新的血糖控制目标。

按目前《指南》要求,老年糖友的TIR也需要大于50%,也就是说,一天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血糖控制在目标3.9~10.0 mmol/L之间

可通过使用连续监测系统(即佩戴动态血糖仪)或一天中测7点位以上的血糖数据来了解此目标变化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