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,粗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细粮低,食用后更容易产生饱腹感,粗粮膳食纤维含量高,消化吸收速度慢,可避免餐后血糖急剧上升。

粗粮大致可分为三大类:
1.谷类:玉米、小米、红米、黑米、紫米、高粱、大麦、燕麦、莜麦、藜麦、荞麦等。
2.杂豆类:红豆、黄豆、绿豆、黑豆、蚕豆等。
3.薯类:红薯、马铃薯、芋头、山药等。


图片来源:pixabay

相比于精加工过的白面条、白米饭等精制碳水食物,粗粮具有更低的升糖指数(低GI)和更低的升糖负荷(低GL)。对于糖尿病人来说,粗粮有以下好处:

1. 控制血糖:粗粮中的粗纤维可以减慢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速度,从而减缓人体对糖分的吸收速度,避免餐后血糖急剧上升;

2. 降低血脂:粗粮中的植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脂水平,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;

3. 饱腹感强: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,从而减少进食量,控制碳水和热量的摄入。

除此之外,粗粮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,有助于改善糖尿病人的营养状况。

但是,日常生活中,有不少糖友觉得粗粮难以入口,会将粗粮熬粥或研磨成粉后食用,这样不但失去了吃粗粮的意义,粗粮研磨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,控糖效果大打折扣。此外如果为了让粗粮软烂而长时间熬煮,也会导致肠道吸收更快,不但会失去控糖效果可能还会导致血糖升的更快。

不管是粗粮还是细粮,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,食用后都会导致血糖上升,只是上升的多少和快慢的差别,因此,不能因为饮食中加入了粗粮就放开了吃,也要控制食用量。

过多的粗粮摄入也有可能对糖尿病人产生负面影响。长期只食用粗粮,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,粗粮吃的太多还可能会影响消化。过多的纤维可导致肠道阻塞、脱水等急性症状,因此粗粮的添加也要注意适量,食用粗粮的量应该控制在主食的1/3左右,过犹不及。
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~300克 ,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~150克,薯类50~100克为宜。

总之,糖尿病人的血糖受多重因素的影响,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,主食中添加粗粮是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,粗粮可以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,以达到良好的营养状况和血糖控制效果。